题名 基于天线分组的高铁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波束赋形方案
预览
1
作者
席皓哲
王瑞峰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甘肃省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出处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844,共6页
文摘
针对高铁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吞吐量未被充分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线分组的自适应波束传输方案。首先利用基站(BS)预知的列车位置信息,并将波束赋形技术引入高速场景,建立高铁大规模MIMO的三维模型;其次验证BS天线分组情况下,子波束的吞吐量与其对应的发射天线数满足非线性关系,且子波束天线数变化并未对其他波束的吞吐量产生影响。基于此,以天线分组的自适应波束赋形方案对列车运行至不同位置的波束数和子波束所需的发射天线数进行调整,保证不同位置的最优系统吞吐量。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案与传统的单波束、双波束、八波束相比,在列车距基站125 m范围内分别实现了系统吞吐量87.9%、62.3%、50.6%的提升,在125 m之外与单波束赋形的系统吞吐量相近。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无论列车距BS较近或较远时,系统吞吐量均处于最佳水平,更好地适应高速铁路环境。
关键词
吞吐量
高速铁路
波束 赋形
大规模多 输入多 输出
多 波束
Keywords
throughput
high-speed railway
beamforming
massive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ltibeam
分类号
TN919.3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题名 频域宽带下视多波束三维声成像算法
2
作者
秦留洋
黄海宁
王朋
张鹏飞
刘纪元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先进水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4-612,共9页
文摘
为解决下视多波束三维成像声呐跨航向分辨率差、旁瓣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频域宽带下视多波束三维声成像算法。该算法将阵元域回波信号通过二维傅里叶变换直接变换到波数-频率域,之后进行深度向匹配滤波,同时选取带宽内的频点进行频域宽带信号的相位补偿,再进行二维逆傅里叶变换回阵元域,实现跨航向-深度向成像处理。沿航向采用时域合成孔径方法,得到三维图像结果.计算机仿真和海上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的下视多波束三维成像声呐处理算法,改进的方法跨航向主瓣变窄,角分辨率明显提高,旁瓣降低10~30 dB。相比于传统基于分块DFT的频域宽带波束形成,改进的频域宽带方法避免了跨航向处理中的时域分块插值和多次变换域,复数加法和乘法次数显著降低。改进的频域宽带下视多波束三维声成像算法可以有效地获取水下三维高分辨图像,抑制虚影,明显改善成像质量。同时,计算效率高,更适合于实时成像系统实现。
关键词
三维成像
成像算法
宽带信号
多 波束
频域
二维傅里叶变换
逆傅里叶变换
宽带波束 形成
分类号
TN957.52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题名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整治建筑物的检测应用
预览
3
作者
耿智海
杨俊凯
颜惠庆
于峰
机构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第4期59-62,共4页
文摘
为检测落成洲整治建筑物水毁情况,采用RESONSeaBatT20-P多波束测深系统结合GNSS-RTK实时定位技术在整治建筑物坝头冲刷较为明显的区域进行检测应用。获取了整治建筑物水下真实地貌图,对整治建筑物水毁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与单波束测深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多波束测深可以满足相关规范的精度要求。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实现水下隐蔽工程的可视化和定量化,可有效地指导整治建筑物维护工作。
关键词
多 波束
整治建筑物
检测
单波束
Keywords
multi-beam
regulating structure
detection
single-beam
分类号
U61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U652.3
题名 多波束声呐图像条带中央和边缘残差处理方法
预览
4
作者
朱正任
樊妙
邢喆
冯成凯
孙毅
阳凡林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海岛
出处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5期26-3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F0212203,2017YFC1405006,2018YFC1405900,2016YFC1401210)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GHY115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30540,11704225,41471331)。
文摘
多波束声呐图像是进行海底底质分类的主要数据源之一,由于受海洋噪声、声波散射和混响、仪器设备等因素影响,其经各项常规改正后仍存在明显残差,突出表现在中央波束区和条带重叠区,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声呐图像。文中分析了多波束声呐图像残差的成因及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条带最小二乘拟合的多波束声呐图像残差处理方法。首先,得到相邻声脉冲(ping)信号中央区域、重叠区域以及整体趋势的拟合函数;然后,通过拟合函数计算得到中央和重叠区域的残差改正系数;最后,通过改正系数进行残差改正。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在保留原始细节的基础上,有效削弱了残差对声呐图像的影响,对多波束声呐图像处理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 波束
声呐图像
反向散射强度
残差
Keywords
multibeam sonar
sonar image
backscatter
residual errors
分类号
P229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题名 一种少光子高精度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及验证
预览
5
作者
刘鸿彬
李铭
王凤香
黄庚华
胡以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541,共7页
基金
量子雷达探测新技术项目.
文摘
介绍了一种基于8×8面阵SiPM(Silicon photomultiplier)的少光子高精度多波束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系统,并给出了激光测距的理论计算以及系统设计.从64波束线阵激光并行发射出发,采用线阵转面阵光纤的排布技术实现激光发射与探测器接收配准.设计了离轴三反的光学收发系统、超窄带滤波结构以及64通道高速并行读出电路,并搭建了激光雷达样机.实验结果表示,静态21 m测距下,64通道一致性较好,测距精度均达到1 cm,最大距离偏差为6 cm;三维成像中,分辨率达到512×512,成像时间100 ms,能够分辨15 cm不同目标,平面点云厚度为5 cm.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多 波束
少光子
高精度
三维成像
Keywords
Lidar
multi-beam
several photons
high accuracy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分类号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题名 地形地貌检测在琼州海峡500kV海底电缆运维中的应用
预览
6
作者
黄小卫
郭强
张维佳
吴聪
蔡驰
李晓骏
陈航伟
机构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出处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5期78-85,共8页
文摘
简要介绍了琼州海峡500 kV海底电缆地形地貌特点及保护方式,分析了侧扫声呐及多波束检测的基本原理,对侧扫声呐在海底电缆裸露及悬空检测的原理进行了重点阐述。结合海南联网500 kV海底电缆近几次检测数据,通过侧扫声呐地貌检测结果,重点对海底电缆裸露情况、抛石坝及铸铁套管保护状况、海底电缆周围异常进行了分析,能够正常检测出海底电缆的裸露、抛石坝的坍塌及周围异物等异常情况。通过多波束地形检测结果,分析了海底电缆路由区域整体地形状况及抛石坝整体状况、通过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不同的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海底电缆路由区域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波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部分区域地形冲刷严重,容易造成海底电缆裸露、悬空,需要及早关注并采取防冲刷措施。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地形地貌
琼州海峡
检测
侧扫声呐
多 波束
Keywords
submarine cable
geomorphology
Qiongzhou Strait
survey
side scan sonar
multi-beam bathymetry
分类号
P229.1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题名 基于EGM模型的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技术应用
预览
7
作者
江林
陈振宇
胡云朋
董迪
粱湛
刘晃
机构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局南海维权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出处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科学技术局长基金资助项目(1627)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305028)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资助项目(2017YFC1405502)。
文摘
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受潮汐因素的影响,测量垂直基准是变化的,具有瞬时性。传统多波束测量,需在测区内设立一个或多个验潮站进行同步水位观测,最终将水深归算到深度基准面上。针对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垂直基准转换的复杂性问题,文中基于地球重力场模型,结合测区内实测的GNSS/水准数据,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测区范围内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构建了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的垂直基准转换模型。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潮汐、动态吃水及涌浪等因素影响,直接获取深度基准面的水深值,提高工作效率,可满足近岸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工作需求。
关键词
水深测量
无验潮
多 波束
EGM2008模型
Keywords
bathymetry
non-tidal sounding
multibeam
EGM2008
分类号
P229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题名 基于傅里叶级数的潮位优化在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中的应用
预览
8
作者
黄亚洲
陈金桥
机构
中交华南勘察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珠江水运》
2019年第3期38-40,共3页
文摘
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处于非洲西部沿海,南面大西洋,施工区海域具有涌浪高度大,周期长的特点。本项目的多波束测量是通过自动验潮站获取潮位,虽然自动验潮站位于防波堤掩护内,但是仍然会受到风浪等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测量误差。本文主要介绍傅里叶法潮位优化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及分析。
关键词
多 波束
傅里叶
潮位优化
Matlab
分类号
U656.135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题名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水下地形地貌探测技术综述
预览
9
作者
宋帅
周勇
张坤鹏
范孝忠
机构
部队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6期74-79,共6页
基金
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17041)
2018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18ZD-6).
文摘
为提高我国水下地形地貌探测技术水平,促进对海洋的科学认知和高效开发利用,文章综述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水下地形地貌探测技术研发进展,并分析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载激光、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双频识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和水下三维扫描声呐等探测技术以及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和海底观测网等探测平台,可获取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水下地形地貌信息;应在提高设备性能、减小探测误差和完善数据算法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重点发展综合探测技术,从而全面和清晰地反映水下地形地貌。
关键词
水下探测
声呐
多 波束
海洋调查
水声工程
Keywords
Underwater detection
Sonar
Multi-beam
Ocean survey
Underwater acoustic engineering
分类号
P7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TB56
题名 重力式码头沉箱接缝检测方法研究与改进
预览
10
作者
朱瑞虎
郑金海
章家保
林同钦
刘荣林
机构
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
福建省港航管理局勘测中心
出处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F0215005)
福建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6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9B40714).
文摘
针对重力式码头沉箱安装接缝难以检测的问题,分别采用水下机器人、多波束扫测、三维声呐扫描技术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表明:水下机器人对沉箱接缝的检测效果直观、准确度较高;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沉箱接缝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对于缝宽较小及距离较远的接缝分辨率较差;三维声呐探测扫测精度高,但扫测范围小且效率低。从测试原理上分析各种方法测试优缺点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检测需求自主设计了三维声呐测量支架,实现对沉箱接缝任意深度量测,并结合工程实例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为沉箱接缝检测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沉箱接缝
水下机器人
多 波束
三维声呐
Keywords
caisson joint
underwater robot
multi-beam
3D scanning sonar
分类号
U656.111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题名 多波束海底地形三维虚拟仿真研究
预览
11
作者
王楠
徐永臣
陶常飞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岸工程》
2019年第3期203-209,共7页
文摘
基于多波束探测获得的高精度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对水下地形进行设色纹理渲染生成地形和纹理数据集,以三维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和Terra Vista为主要工具,采用细节层次LOD(Levels of Detail)技术和虚拟纹理映射技术,建立起视景仿真领域通用的OpenFlight数据格式的三维地形数据库模型。利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分析软件Vega Prime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海底地形环境,实现了海底地形的三维可视化与漫游,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和解译水下地形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为海洋测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在水下目标分析、航行保障和水下AUV、ROV安全保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 波束
海底地形
三维可视化
虚拟仿真
Keywords
multi-beam
seabed terrain
3D visualization
virtual reality
分类号
P229.1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题名 利用BP神经网络剔除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祥鸿
暴景阳
欧阳永忠
黄贤源
黄辰虎
陆秀平
机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
海洋环境保障基地筹建办公室
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8-52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303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12,41374018).
文摘
针对多波束单ping水深数据多呈现较为复杂的曲线形式的现象,提出了基于逆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即依据BP神经网络具有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功能,构建适应多波束单ping水深数据复杂曲线的训练学习算法进行曲线拟合。考虑地形之间的延续性进行相邻ping水深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纵向检查定位并剔除粗差。通过实测多波束测深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不确定性与测深学联合估值滤波以及交互式滤波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剔除多波束测深数据中的粗差。
关键词
多 波束
BP神经网络
CUBE滤波
海底地形
粗差
Keywords
multibeam system
BP neural network
CUBE algorithm
submarine topography
outlier
分类号
P207
[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P229
题名 多波束声线跟踪改进模型研究与分析
预览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毅
王佑喜
周兴华
机构
浙江省河海测绘院
浙江省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浙江水利科技》
2019年第2期45-48,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F10012)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IM020100-4)
浙江省水利科技项目(RC1606)。
文摘
在分析声速变化和声波传播特性对测深值影响的基础上,阐述声线跟踪法的计算原理,对声线跟踪2个常规方法进行建模分析,并提出常声速-声线跟踪改进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几种声线跟踪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常梯度声线跟踪法的计算精度最高,但计算过程繁琐,常声速-声线跟踪改进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过程相对简单,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声速改正后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多 波束
声线跟踪
建模分析
改进模型
Keywords
multi-beam
acoustic line tracking
modeling analysis
improved model
分类号
TV85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题名 浅谈RESON SeaBat T20-P多波束在内河航道的应用
预览
14
作者
罗劲松
机构
湖州市航道养护中心
出处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年第1期148-149,196共3页
文摘
随着国家的发展,内河航道的管理与养护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RESON SeaBat T20-P多波束系统在航道观测、航道疏浚、航道整治建筑物案例上的应用,分析得出多波束系统能更好地促进航道的发展,实现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的优化。
关键词
多 波束
内河航道
航道观测
分类号
U61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题名 基于频率复用的单星多波束天线干扰源定位
预览
15
作者
赵凡
赵来定
姜玉文
阮岑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738201)资助项目.
文摘
文中基于频率复用原理和多波束天线的特性,对单星干扰源方法进行了分析。文中首先分析了多波束天线的覆盖特性,主受波束和其同频波束会同时接收到干扰信号,从而引出单星干扰源定位原理;接着构建天线增益指向模型,并结合地球星历信息得到干扰源的位置;最后分析定位误差,对其进行理论推导和仿真,并得出结论:功率误差、波束中心指向误差和高程误差对定位误差影响比较大,卫星轨道误差对定位误差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单星干扰源定位
多 波束
天线增益
定位误差
Keywords
single-satellite interference source localization
multi-beams
antenna gain
positioning error
分类号
TN927.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题名 无人水面艇在岛礁测绘中的应用
预览
16
作者
单晨晨
温明明
冯强强
机构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11期121-125,127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
文摘
无人水面艇是指在海洋环境下自主规划、自主航行,无人化、智能化的完成各项任务的小型水面运动平台,在军民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本次调查采用上海大学的精海系列无人艇对东瑁洲岛进行近岸岛礁地形地貌测量,应用搭载在无人艇上的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系统以及水下摄像系统对东瑁洲岛进行全覆盖的探测,高效的获取了精确的海底地形数据以及高分辨率海床地貌图像信息,为今后近岸浅水区的海洋地质勘查提供了新手段,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技术推广意义。
关键词
无人水面艇
岛礁测绘
多 波束
侧扫声呐
水下摄像
分类号
P22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题名 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预览
17
作者
尚鲁宁
陈磊
张训华
曾志刚
张勇
骆迪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鱼山-久米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对中新世以来东海东部构造演化的分隔控制”(41606050)
“冲绳海槽北部火山岩三维位场统计学联合反演及多属性聚类成像”(41506085)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东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DD2016013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机理”(2013CB429701).
文摘
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地质过程对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以实测和收集的多波束资料为基础,对冲绳海槽南部多个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热液区地形地貌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均为海底火山成因地貌,不同热液区的海底地貌分属于不同类型岩浆作用的产物:D海丘受岛弧和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双重影响,A海丘群由岛弧为主的多源岩浆作用产生,C海丘和B海丘群属于琉球火山岛弧,雨花海丘形成于造山期后地壳伸展导致的岩浆上涌。冲绳海槽中央地堑与琉球火山岛弧的交汇处有利于形成大规模岩浆和地热活动。琉球火山岛弧的岩浆活动存在时空迁移,与海槽构造演化过程中由分散式裂陷向中心式裂陷的转换有关。唐印热液区的存在表明台湾北火山带在槽底北缘及陆坡区仍具有较强的岩浆和地热活动性,是未来冲绳海槽南部海底热液调查的重要靶区之一。
关键词
海底地形
热液活动区
多 波束
海底构造
冲绳海槽
Keywords
submarine topography
hydrothermal field
multi-beam sounding
seafloor structure
Okinawa Trough
分类号
P737.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题名 一种新型路径共享真时延波束合成架构的设计
18
作者
党艳杰
梁煜
张为
机构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
出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6-127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E0100400).
文摘
为满足宽带天线通信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路径共享真时延波束合成架构。通过真时延单元提供的一定延时差弥补信号到达天线的时间差,合成多路信号来提高输出能力。相比于传统的波束合成架构,该架构通过真时延单元共享,节省芯片面积。该架构具有中心对称性与可扩展性,可支持2M个输入和2K个输出。基于HHNEC0. 18μm CMOS工艺设计四入四出波束合成器单元,对提出的架构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工作频带为0. 5~1. 5 GHz,延时分辨率为80 ps、最大延时为720 ps。在天线间距为10. 5 cm的情况下,能够提供±43°和±13°四个扫描角度。输入输出回波损耗≤-10 dB,带内整体增益为约26 dB,增益平坦度≤3 dB。版图面积(包括I/O焊盘和ESD)为3. 69 mm×3. 62 mm。
关键词
多 波束
路径共享
真时延
群延时
超宽带
Keywords
multi-beam
path-sharing
true-time-delay
group delay
ultra wide band
分类号
TN820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题名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QoE的跨层多波束信道接入机制
预览
19
作者
张绍英
机构
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出处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2-797,共6页
文摘
引入数字多波束技术可以使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信道容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时间、频率、空间、用户、功率等多维度资源域的统一调度与跨层联合优化使得信道接入机制的分析与设计变得更加复杂。为此,结合多波束的特性,将波束宽度限制、收发限制、通道限制、功率限制等多种约束条件抽象图论问题,并建立分析模型。基于分析模型,进一步提出了MB-MAC(Multi-beam Medium Access Control)信道接入机制,结合物理层的预编码技术,建立定向链路的队列模型,度量用户的满意度(Quality of Experience,QoE),设计了适用于自组织网络中多用户并发并收的信道接入机制,兼顾了网络容量和用户满意度。仿真结果表明,MB-MAC机制能在保证各个用户满意度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网络吞吐率。
关键词
移动自组织网络
跨层协议设计
多 波束
媒体接入控制
用户满意度
Keywords
mobile ad hoc network
cross layer protocol design
multi-beam
media access control
quality of experience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题名 空间信息网络中面向双卫星的频谱共享方法
20
作者
王闯
胡婧
李永强
边东明
李颂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出处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6-25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01511, 91738201, 6160011378).
文摘
认知无线电能为缓解空间信息网络中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紧张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论文针对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动态分配的频谱共享方法。基于用户信号质量最差场景的干扰分析,定义波束隔离区域以避免同频干扰。此外,针对卫星运动引起的时空动态性,通过卫星星历、频率配置方案以及天线方向图等共享信息来预测可能出现的干扰,在此基础上提出频率动态分配算法来实现频谱共享。仿真结果表明,频谱共享方法在保护主用户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次级用户的信号质量。
关键词
空间信息网络
认知无线电
多 波束
频率动态分配
自适应功率控制
Keywords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
cognitive radio
multibeam
dynamic frequency allocation
adaptive power control
分类号
V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使用中文千赢国际手机版助手 扫描二维码